一些碎碎念

Posted by mingjie on July 8, 2025

好久没有更新我的博客了。上一篇已经是一年半之前,再上一篇更是三年半之前了。

昨天久违的开始写最近PINN结果的公众号,结果发现头十五分钟看着文章都不知道怎么开始写。用广州话讲就是“揦手唔成势”或者是“周身唔聚财”。深感写作这东西还是要无论大小都保持一定的频率好一些,要不然以后就变成没有情感的英文论文专用写作机器了。

正好最近闲一点,所以从这里开始随便想到什么写什么吧。

还有人写博客么

我的博客是2017年开始的。其实到了那个年头,写博客的人也已经不多了。这几年一个人表达的方式或者说媒介当然有了不少的变化,从长的纯文字到短文字、图片到长视频、再从视频到短视频以及1000字以内的图文。

我一直还是比较喜欢长文字这种表达方式。 它和邮件类似,都不要求在阅读或者写作的时候马上做出反应,这给了我一些缓冲和思考的空间。不过与其说这种方式的衰落肉眼可见,不如说博客已经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一个泡的地步了。 我的博客里的Friends标签下有三个外链,前两个是天文上的老师/朋友;他们的最后更新时间是2023年和2016年。第三个是我这个博客主题的作者之一黄玄大佬的博客,他的博客也停在了2021年。 再过几年如果他们的博客还在的话是不是就可以去看看有没有什么黑历史可以挖一下了:) 如果说在我写2021年12月那篇的时候大家都还在更新的话,现在再去看就感觉孤零零只有我一个人的感觉了。

确实随着互联网从新鲜玩意、奢侈品到现在覆盖了全世界的大多数人,大家表达的难度也逐渐下降。 毕竟发个小红书的帖子只需要一个手机号,而且限制1000字以内,但是写个博客得先自己花一两天搭个框架、测试、上线然后再发布。 但是反过来说,我对于这种平台还是有一些不太适应的。 一个最明显的地方是,小红书是不允许复制贴文、也不允许外链的。 这对于我写教程或者小文章的时候经常需要引用原文链接的情况来说就是要了命了。 现在的平台都在尽量用自己的办法将用户圈在自己的app里面。 毕竟流量是最重要的,这个无可厚非;但是这样就会让app越来越强势,到了app决定用户干什么的程度。 我在用Instagram的时候惊奇的发现,Ins的视频是没有进度条的。 用户不能拖动、也不能知道这个视频什么时候结束。能做的只是:1.看;2.快进;3.划走。 这就让我很不舒服,就像Ins在按着我的头说:赶快给我看(花更多时间在我这),要不然就看别的(给我提供你的偏好数据)。

另一点是视频的比例以及播放速度。 竖屏手机确实使得竖屏视频的比例越来越多。 我更多的是不适应,但是并不反感。 我反感的是现在有不少竖屏视频是从横屏视频里面截出来的,而且质量很差;有的时候拍摄主题在横屏视频里面但是却在竖屏的左右侧各种乱跳,观感就很差。 播放速度的担忧是可能以后越来越多的视频都会被加速了。 毕竟很多事件发生的没那么快,用户又等不及。 看完抬头再看看外面的云,感觉从过山车上下来晕乎乎的感觉。

所以还是博客吧,在这里的更新都非常慢,有时间多想想,也没有平台不断变化的推荐算法和字数限制。

近况更新

在斯德哥尔摩18度的盛夏写这个还真有点感慨。 找到了第二期博后,还有两三个月就要搬去英国剑桥了。 不过说实话,生活上来说我觉得找不到第二个夏天比北欧更舒服的地方了。 来之前很难想象自己住的地方楼下就是一大片草地,走两步就是湖可以游泳划船的感觉。 整年都不用开空调、冬天有暖气,这方面是不用担心的。 再加上毕竟人少,治安确实不那么令人放心,但是这也主要是在市中心。 当然吃这方面确实不行…..这是北欧人自己都承认的。

不过既然整个世界都在快速变化中,自己现在认为的“好日子”会发生变化也是必然的。 看看英国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吧(顺便希望惊吓能少一点)。

放一张我现在住的Wenner Gren Center的照片纪念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