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光谱仪,没有光谱仪哪来的光谱。低分辨率光谱仪可以得到天体的连续谱(第十章),而高分辨率的光谱仪可以得到天体的谱线(第十二章)。
概述
光谱仪示意图
从望远镜中过来的光在狭缝的中心聚焦,然后被准直器变为平行光照到光栅上面,色散后经过改正镜再被聚焦到CCD上。单色光会在焦面上形成一条线;而因为一般狭缝的宽度都比较大,最终在焦面形成的线宽基本不受光栅衍射条纹的影响。而当复色光入射到光谱仪的时候,焦面上将形成一段连续谱。连续谱中每个颜色的“纯净”程度由$ \Delta \lambda $决定。$ \Delta \lambda $越小,色散程度越大,天文学家们越高兴。不过色散程度也需要和天体入射的光的总量协调,因为色散程度越大每个像素的光流量越小,需要的积分时间就越长。一般来说我们需要$ \Delta \lambda $小于我们关心的光谱结构;第十二章有定量计算。
衍射光栅及其原理
衍射光栅示意图
令$P(0)$所指示的点为相位0点,则在光栅上任一点和它的相位差为$ x \sin{\alpha} $;$ \alpha $为入射平面光法向与光栅法向的夹角,是一个定值。所以我们可以将在光栅上的入射光表达为:
同时因为入射光的频率很大,积分时间一般又比较长,所以可以将$ F_0(t) $用它的平均值$ F_0 $代替。
令$ G(x) $为光栅,
在$ \beta $角上看到的光强为$ F(x, t) $与$ G(x) $的乘积加上离开光栅后的相位差在$ x $上的积分:
令$ \theta = \frac{\theta’}{\lambda} = \frac{\sin{\alpha} + \sin{\beta}}{\lambda} $,有
将这个式子与第二章的傅里叶变换定义式比较,我们发现它们是一样的,所以光栅就相当于一个傅里叶变换器。因为这里$ F_0 $是一个常数,重要的是后面的积分,所以之后我们将直接讨论$ G(x) $的傅里叶变换。
$ G(x) $的傅里叶变换
$ G(x) $是由宽为$ b $的狭缝等距$ d $摆放直至充满宽度$ W $而来的:
$ B_1(x) $为单个狭缝,它与$ III(x) $的卷积为无限宽的光栅,$ B_2(x) $为光栅的宽度。它的傅里叶变换为:
将Shah函数用$ \delta $函数表达:
光栅以及它的傅里叶变换
在小角度下$ d\theta’ $和$ d\beta $近似是一样的:
每个尖峰下降到0时的宽度由$ B_2(x) $决定:
每个尖峰的位置由$ III(x) $决定:
所以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宽度和尖峰位置。这里的$ n $称为级数,0级光谱所有波长的光都集中在$ x=0 $处,所以为白光。1级和其他级光谱的分辨率为:
将$ \Delta \theta’ = \frac{\lambda}{W} $代入$ (3.6) $,得:
这个量可以理解为单位角度上的波长改变量是多少;我们当然希望它越小越好,所以$ n $小的时候要增大板宽和多刻线;$ n $大的时候则不一定。
复色光入射时的情况
闪耀光栅
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透射光栅的光谱受到狭缝宽度影响,主要的能量落在了0级处,并没有分开。我们自然不希望这样,而是想让多数的光落在我们想要的级数上。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只需要将$ b_2(\theta) $的最高点从0移动到对应的级数位置即可。第二章傅里叶变换的性质2表明如果想在某个域上平移函数,需要在另一个域上引入相位差,在这里也就是不同的光程。实际的操作可以在狭缝中插入三棱镜让光线偏转,但是棱镜会带来色散,而且这样的光栅也很难制作。所以常用的是将狭缝改成倾斜的面镜,从而将光反射到某个特定角度。这样的光栅叫闪耀光栅,光栅法线与槽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phi $叫闪耀角(在法线同侧的角度正负号相同)。
闪耀光栅(右)示意图
这个时候式子$ (3.4) $的最后一项发生了变化,$ \alpha, \beta $变成了$ \alpha-\phi, \beta-\phi $。这里用减号的原因是虽然对于槽面来说,图示的$ \phi $角会使得入射角和反射角都增大,但是$ (3.4) $中的$ \alpha, \beta $指的是箭头所指的线段长度,这两段线在反射光栅的情况下都减小了。所以对于归一化的这一项,我们有:
因为光栅的分光,只有符合$ (3.5) $的波长的光才能通过,所以我们可以将$ (3.5) $代入$ (3.8) $消去$ \lambda $(注意$ (3.5) $中的$ \alpha, \beta $不变),得到:
示例图如下:
闪耀光栅的光强包络线,$ \phi=15^\circ $
可以看到这个时候整个函数的最大值被推到了$ \alpha+\beta = 2\phi $的地方。当然我们也可以用$ \lambda $作为自变量,画出$ I(\beta) $随$ \lambda $的变化情况。
利特罗条件
一般来说光栅在制造的时候会被造成当入射角和衍射角一样的时候,1级光谱会被闪耀,这被叫做利特罗条件。但是当入射光线和衍射光线在同一个方向的时候,我们并不能接收到光谱,所以一般使用的是别的入射角;这种情况下1级光谱的闪耀波长会发生变化。假设利特罗条件下的闪耀波长为$ \lambda_0 $,则根据$ (3.5) $有:
两式相除,得:
阴影
光栅的摆放方式有很多种。我们之前讨论的都是入射光线和光栅法线在槽面法线的两侧;当然也可以倒过来摆,将入射光线和光栅法线放在槽面法线的同一侧($ \alpha < \beta $的时候)。不过这样的话会引起一部分的光在反射后照射到槽的侧面,引起光损和杂散光。光损比例由下式决定:
如果光谱仪有缺陷
首先有周期性缺陷的光谱仪一般会产生鬼线。这样的光谱仪相当于两个光谱仪的叠加:
所以“缺陷光谱仪”会在原来的谱线周围再加上一堆鬼线。如果周期性缺陷相对于原来的光谱的间隔很大,那么鬼线会在母线(原来的谱线)附近。我们可以仿照$ (3.5) $并且代入$ (3.6) $写出鬼线的$ \Delta \lambda $:
所以鬼线是等距分布的。鬼线的光强比较复杂,但是一般母线的强度最大。
还有另外的几种因缺陷引起的线,如卫星线(有一块刻歪了)等。
色散和分辨率
分辨率是光谱仪很重要的一个参数。但是在讨论分辨率之前我们需要分清楚它和色散的区别。
角、线色散
如上图,如果两束不同波长的光射入镜头的角度为$ \Delta \beta $,则称它们的角色散为$ \Delta \beta $。角色散的大小是由光栅决定的,具体来说是$ (3.6) $式。这个角度最终在焦平面上投影的长度叫做线色散,易得:
或者
将角度转化成波长,有:
这里没有小角度入射的假设,所以有一个$ \cos{\beta} $在。同样,高的色散程度对应着小的$ \frac{d\lambda}{dx} $。
分辨率
我们从狭缝的大小开始考虑。令$ f_\mathrm{coll}, f_\mathrm{cam} $为准直器、成像相机的焦距,在小角度情况下,宽度为$ W’ $的狭缝在准直器(或者光栅)上的角度为:
对$ (3.5) $式求导,得出:
所以
令$ w $为狭缝在CCD上的像宽,则
$ {w/W’} $正比于$ f_\mathrm{cam}/f_\mathrm{coll}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CCD的像素与狭缝在CCD上的像宽相匹配,最好是1个单位像宽对应CCD上的两个像素(奈奎斯特频率)。稍微的过采样可能会有好处,但是面临着更长时间曝光和深度减小的问题;而欠采样会使得信息丢失。
我们也可以将像宽$ w $转换成单位长度上的波长改变量(分辨率):
可以看出分辨率与成像相机的焦距没有关系。提升分辨率可以通过改变上式的参数,但是一般会导致光损(减小$ W’ $)或者需要更大/更好的光栅(增大$ f_\mathrm{coll} $或者$ n $)。
阶梯光谱仪
通过增大$ n $来提高分辨率实际上没那么简单。使用高级数光谱的时候,虽然光谱的确被色散到了更宽的角度上(当然传统上这意味着需要更长的CCD),但是不同级数的光谱会发生重叠,使得不同(但是分立)波长的光同时照到了一个像素上。
高级数光谱重叠情况;选择的当的话黑色虚线中间可以包含了整个波长范围的光
那么如果我们截取某一段区域,使得这段区域几个级数的光谱加起来刚好覆盖我们想要的波长,然后在后面加上一个在另一个方向上色散的光栅,就可以把光谱分成独立的条状并且覆盖很宽的波长范围;这就是阶梯光谱仪。
阶梯光谱仪示意图
阶梯光谱仪的一个例子是京都产业大学制造的WINERED:
图中下方从右到左为狭缝、准直镜以及阶梯光栅,中间的白色部分为CCD。这个光谱仪波长虽然在近红外($0.90-1.35 \mu \mathrm{m}$),但是除了CCD部分之外都在常温下工作,不需要冷却;同时在分辨率、波长覆盖和灵敏度上都有不错的数值。
WINERED与其他光谱仪参数对比
略过的内容
多目标光谱仪、迈克尔逊干涉仪、望远镜基础